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福建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福建省地方法规 >>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关于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发展规划的通知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关于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2]172号

  【发布日期】2002-12-24

  【生效日期】2002-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关于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发展规划的通知 

(闽政办[2002]17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事关我省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全局性工作。省外经贸厅研究制定的《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委七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发展规划

(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二○○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ァ �

  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是新形势下我省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通道,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走出去”开放战略长期稳定实施,根据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订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对外开放通道的战略部署,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提高我省外经贸发展水平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建立适应“走出去”开放战略需要的宏观管理体制和服务促进体系,加快境外布点的规划和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增强开拓国际市场能力,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发展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走出去”纳入全省及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按照“形式多样、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逐步推进”的要求,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实施。

  (二)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把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与“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为重点,积极推进包括对外劳务、对外工程承包、对外援助及其他形式在内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政策环境和促进体系,发挥中介组织、海外乡亲和国际友城的桥梁作用,确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发展企业经营主体,鼓励各类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四)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原则。在全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层面”同时推进 “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走出去”发展方式,对山区“走出去”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二、发展目标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按照我省外经贸“十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2005年,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在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实施境外布点、推进企业跨国经营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稳步拓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实现恢复性增长,海外基地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发挥积极作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到2010年,我省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优势更加突出,全球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一批跨国经营企业实力增强,各项外经贸业务协调发展,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体现,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取得明显成效,促进开放型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具体发展目标是:

  (一)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促进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走出去”发展的新格局。到2005年,争取拥有国际经济技术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100家,有5家左右企业具备援外资格。到2010年,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经营企业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二)加快境外布点的规划和建设,在我省重点经贸伙伴国(地区)设立一批分别具有贸易促进、投资促进和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功能的海外基地。到2005年,基本完成13个海外基地建设和功能开发。到2010年,完善海外基地功能,在重点市场形成2-3个具有影响力的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三)大力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积极探索境外投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境外参股、兼并和收购相关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合作开发。到2005年,争取设立60家以上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每年带动省内料件出口达2亿美元以上。

  (四)优化经营结构、市场结构,提高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十五”期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实现恢复性增长,合同额和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6%以上。到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年合同额达6亿美元以上,完成营业额5.8亿美元以上,外派劳务人次3.7万人,年末在外人数达6万人,其中年末在外人数力争保持全国各省市领先位置。

  三、目标市场布局

  按照“多元化发展、有重点突破、长短期结合、全方位开拓”的发展思路,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走出去”开放战略在传统市场、特色市场、重点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实施。

  (一)传统市场。港澳地区、东南亚国家一直是我省传统出口市场、主要外资来源地以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市场。2001年,我省对该市场的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7%,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营业额占75%,对外投资金额占76%。由于历史上我省与该地区的经贸往来比较密切,当地闽籍海外乡亲众多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加之近期该地区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未来3-5年,该地区仍将是我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一个重要市场,也是我省探索有效的“走出去”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基地。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港澳侨的桥梁作用,把香港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盟国家作为开发重点,把对外投资设厂、进出口贸易、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等结合起来,积极巩固港澳传统市场,努力恢复和扩大东南亚市场,提高市场开发成效。近期重点要加快贸易中心、境外加工贸易小区的规划建设,发挥我省重点驻港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的促进作用,辐射东南亚地区,千方百计保住长期客户和销售渠道,扩大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和某些机电行业的产品出口,并在扩大这些行业对外投资规模的同时,引导我省企业投资开发省内短缺的资源性行业,如木材、纸浆、矿产开发等。长期来说要借助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加速我省与该地区资金、货物的双向流动,提高我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二)优势市场。对台是我省最大的特色,我省开发台湾市场具有独特优势和便利条件。近几年,台湾省每年进出口高达2500多亿美元,台湾产业向外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闽台经贸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要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闽台海上试点直航和福建沿海部分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的有利时机,把开发台湾市场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走出去”的一个主攻方向。总体思路是:根据台湾岛内生产消费需求,针对台湾当局放宽对大陆商品进口限制的情况,以民间方式继续扩大闽台直接通商,到台湾及金门、马祖办展,积极引导台资企业产品返销,组织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打入台湾市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台湾投资办厂,开设窗口公司和经贸机构;规范发展对台近洋渔工劳务,争取把劳务合作业务拓展上岛,促进闽台合作由单向朝双向发展。

  (三)重点市场。近几年,我省对欧美日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及欧盟国家)的出口不断扩大,已成为我省增幅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欧美日发达国家来闽投资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我省对这些国家出口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65%。鉴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仍然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而且这些国家投资贸易行为最为规范,我省要把这些国家作为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重点市场,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各项准备。总体思路是,以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澳大利亚为重点,在这些国家分别设立商品分拨中心(荷兰)、高新技术研发投资中心(美国)、资源开发中心(澳大利亚),带动各项业务的全面拓展。重点要抓好现有出口市场的深度开发,提高轻工、工艺、纺织、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与国内各大中型公司、国际著名承包商合作开拓工程市场,争取派出科技型劳务。要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省产品质量,增强在重点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到发达国家进行市场寻求型和高新技术研发型的投资,培育发展我省的跨国公司。

  (四)新兴市场。目前,我省已与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但我省对中东、非洲、俄罗斯及东欧、拉美的出口仅占10%。这四个地区的一些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市场潜力较大,是我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新兴市场。总体思路是,以阿联酋、南非、埃及、尼日利亚、匈牙利、俄罗斯、乌克兰、古巴、巴西等国家为重点,加快境外加工贸易小区、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商品贸易中心、商品分拨中心、国际展务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带动周边市场的开发。在贸易方面,以轻纺和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机电产品为重点,努力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市场优势,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使我省对新兴市场的出口比重2005年提高到15%。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大力拓展拉美、非洲市场,适度发展东欧市场。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稳定新兴开拓的以色列等中东市场,适度发展南美市场,大力发展拉美和经济条件较好的非洲国家市场。在境外加工贸易方面,以拉美和非洲为重点,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性转移,积极发展资源开发型的项目。

  四、工作策略和措施

  (一)培育发展“走出去”经营主体。按照大经贸发展战略的要求,深化国有外经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速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尽快形成多元化的外经贸经营格局。积极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扩大出口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以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为重点,加速把我省骨干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现有外经企业的重组整合,加快赋予实体型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权。加快培养一支具有承担国家援外任务资质的实体型队伍。推动各类经营主体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灵活运用商品贸易、投资贸易、工程承包等多种方式,立体作战,综合开发。

  (二)加快海外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要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定位明确、层次突出、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基本思路,加快境外加工贸易小区、贸易网点和其他类型境外布点的规划和建设。布点应采取的原则:一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全省境外布点方案,确定具体布点规划和目标,并牵头组织实施,提出扶持政策;二是海外基地原则上实行政企分开的管理模式,由省内企业负责建设开发和营运,政府原则上不直接投资,不参与经营;三是海外基地分为贸易促进型、技术研发型、资源开发型和综合型,各个基地的功能要明确,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四是海外基地分短、中、远三期规划,按多元化布局,均衡发展。省外经贸厅要根据各项目的进展情况,每年对布点进行必要的调整。凡纳入境外布点方案的项目,必须具备为“全省一盘棋”服务的综合功能,为在全省范围内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起带动和促进作用。经考核验收,省财政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行定额补助。

  (三)进一步发展对外投资,鼓励投资形式的多元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贸易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生产加工和技术为纽带,积极发展具有所有权优势、技术优势、地缘优势的对外投资。坚持对外投资形式多元化,鼓励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并举,可采取开办“窗口”、投资办厂、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以及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关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投资。鼓励重点发展境外加工贸易,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和加盟连锁店等多种方式,带动我省现有设备、技术、原材料的输出,不断扩大境外的加工贸易规模。在行业选择上,以我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石化、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家用电器等行业为重点;在投资类别上,以发展境外生产加工和资源性开发项目为重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展远洋渔业、种养业、林产业、矿产业等资源合作开发;在投资主体选择上,大中小企业并举,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在投资方式上,要充分利用所在国当地资源、劳动力、市场,以企业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及原材料、零部件等实物投入为主,从事散件组装和加工生产为重点。在地区布局上,要以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的非洲、南美、东南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依次在南美、非洲、东欧、东南亚等地形成我省家电、服装、电机、机械、食品加工等轻纺工业的地区性生产加工基地。采取灵活措施,解决好私营企业对外投资中出现的人员派出难、渠道不畅、手续烦琐等问题,简化审批手续。切实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管理,引导和督促境外企业建立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决策、运行和监督机制。外经贸部门要抓好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综合管理。

  (四)积极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巩固普通劳务的同时,积极发展技术劳务,重点开拓高层次劳务,实现劳务由低级向高级,由量的扩充到质的提高的转变。巩固港澳、新加坡等传统劳务市场,积极拓展以色列、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市场和巴西、阿根廷、埃及、南非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南美洲、非洲市场,并做好新兴市场的保护工作。要加强劳务培训中心管理,严格培训,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增强劳务发展后劲。要严把派出关,整顿劳务经营秩序,打击非法中介,解决中间商高收费问题,防止通过劳务形式进行偷私渡活动。要改变目前外经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通过对现有外经企业的战略重组和引入工程承包主体,实现经营主体优化、结构优化,扩充实业基础。要依托现有实体性的外经企业,帮助有条件的我省在港企业争取香港政府的工程资质,积极恢复港澳市场,加大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力度;加强与国内、境内各大中型公司、国际著名承包商的联合、合作,开拓中东和欧美的工程市场;充分利用援外改革的有利机遇,大力承揽援外工程,打入非洲和东欧市场;积极探索利用我国和国际组织的优惠贷款,实施我省境外BOT工程项目。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调机制。领导小组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协调、指导“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开展,研究决策“走出去”工作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省外经贸厅承担。建立由省外经贸厅牵头,省财政、计委、经贸委、外办、公安、人行、外管、税务、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厅(委)际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研究解决“走出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省外经贸厅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有关“走出去”的政策措施,本着“促进有力、保障有效、监管有方”的原则,建立完善“走出去”促进体系,协调解决企业跨国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省计委负责全省“走出去”综合实力评估和项目开发工作,研究制定境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省经贸委负责制定全省产业发展政策,确定优先“走出去”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省财政厅负责研究制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省外办、省公安厅负责规范人员出入境审批程序,研究制定方便经贸人员出国(境)的具体办法,省外办还要致力于开辟对外交往渠道,协助组织企业“走出去”并开展相关后续工作;人行福州中心支行负责研究金融扶持政策,协调各商业银行改善金融服务;省外汇管理局负责研究制定外汇扶持政策,方便外汇进出和企业购汇;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负责落实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扶持政策;省口岸与海防办和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负责研究制定方便货物进出的具体措施;各专业经济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本行业“走出去”开放战略的规划,确定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协调本行业跨国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省直各有关部门都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共同为企业“走出去”发展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三)建立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走出去”工作责任制。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本地区企业“走出去”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做好对外投资的选点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在项目审批和人员进出等方面提供方便。对列入全省境外布点方案的项目, 项目实施主体的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是事关我省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全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加快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步伐,促进开放型经济进入较高层次的新的发展周期。

�オ�

附件: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境外布点方案

附件:

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境外布点方案

  境外布点分短中远三期进行。短期设点要争取在2年内完成,中期要力争在3年完成,远期不超过5年。

  短期布点目标6个,其中亚洲2个,欧洲1个,非洲1个,美洲2个。

  (1)古巴境外加工贸易小区

  实施主体:古巴国际联合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福建省华侨实业集团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功能:立足于对外投资,以转移省内现有成熟技术、设备为主要投资手段,通过投资促进贸易。 

  市场目标:以古巴市场为中心,辐射加勒比海地区,争取今年带动进出口额700万美元;2003年内,要争取使加工区达到一定规模,投资总额超过600万美元,设立的我省企业达8家以上。

  现有情况:加工区位于古巴圣地亚哥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有现成的厂房和水电配套供应,有保税区,港口、码头距开发区仅数公里,铁路直达开发区。目前我省有2家企业落户。

  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大加工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省财政扶持资金;完善服务功能,组织企业考察、参展、落户;制定加工区章程,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当地树立福建品牌。

  (2)尼日利亚投资贸易促进中心

  实施主体:中国(福建)外贸中心集团承办的尼日利亚投资贸易促进中心

  省内投资单位:中国(福建)外贸中心集团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功能:综合性服务窗口,主营贸易、投资、工程、劳务、咨询、办展、信息服务等业务。

  市场目标:以尼日利亚市场为中心,辐射中西非市场。争取到2005年,年带动进出口额2000万美元以上,带动省内企业到西非投资项目10个以上,带动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年营业额5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尼中心”是外经贸部批准在非洲设立的11个中心之一,国家提供低息贷款3400万人民币,从1999年起开始运作,现有常驻人员3人,主要为国内企业在当地开展贸易、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快“尼中心”的硬件建设,加大在省内宣传力度,建立定期联系通报制度,培育国内赴尼日利亚的展务市场。

  (3)荷兰鹿特丹商品分拨中心

  实施主体:荷兰荷丰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省汇源国际商务会展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功能:以贸易为主,兼具招商引资。

  市场目标:到2003年,争取实现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200万美元以上,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荷兰荷丰公司已成立4年,自有办公场所、交通工具,租赁了仓库,经营有赢利。

  下一步工作重点:扩大贸易代理;加大与当地商务中介机构联系,建立招商网络;尽快落实省里具体扶持措施。

  (4)美国硅谷高新技术研发投资中心

  实施主体:美国(福建)高新技术投资促进中心

  省内派出单位:福州软件园区、富士通软件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工作目标:吸收美国的对外投资,引进高科技项目,着力于软件研发等IT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承接软件开发及制作订单。建立辐射美国各地的软件接单网络,吸引更多的美国投资进入我省。追踪世界信息业先进的技术和科研成果,促进我省软件业走向世界。

  现有情况:计划由富士通公司与福州软件园合作,于2-3年内建立研发、投资中心。福州软件园区是经国家批准的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现落户企业已近200家,拥有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研发队伍,具备了对外发展的实力。

  下一步工作重点:尽快完成成立研发投资中心的工作,加快境外布点的硬件建设,早日派出招商与科技人员。

  (5)印尼境外加工贸易小区

  实施主体:中印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漳州恒洋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漳州市省外经贸局

  功能:立足于对外投资,以转移省内现有成熟技术、设备为主要投资手段,通过投资促进贸易。 

  现有情况:中印摩托车工业公司已设立,总投资250万美元,当地雇员达20多人,在印尼20多个省建立了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站,并带动摩托车车架焊接厂和烤漆厂两家企业到印尼投资设厂,延伸了生产加工链条。

  市场目标:以印尼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到2007年,争取年带动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实现年投资项目数5个以上,总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

  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大加工区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确立具体布点方案,做好布点的选址和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完善服务功能,组织企业考察、参展、落户,争取省财政扶持资金;制定加工区章程,引导企业合法经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当地树立福建品牌。

  (6)特拉维夫厦门商品贸易中心

  实施主体:中厦国际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厦门市贸发局

  设立方式:依托中厦国际公司在以色列的办事处,厦门市财政每年贴补50万元。

  主要功能:采集经贸信息,与以色列有关政府部门、商会建立联系,促进贸易,加强劳务管理,推动招商引资。

  现有情况 :中厦国际公司在以色列已经设立劳务管理组。

  下一步工作重点:落实财政政策,加快硬件建设。

��

  中期布点目标7个,其中亚洲2个,欧洲2个,非洲2个,大洋州1个。

  (1)泉州市东欧商品分拨中心

  实施主体:晋江(匈牙利)海外投资贸易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晋江市进出口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晋江市政府

  功能:以贸易为主,兼具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

  市场目标:以匈牙利为中心,辐射整个东欧市场。到2005年,争取年带动出口额3500万美元以上,实现对外投资项目8个,年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营业额6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晋江(匈牙利)投资贸易服务公司2001年成立,总投资98万美元,主要经营贸易,兼营投资和咨询。

  下一步工作重点:落实扶持政策,加快硬件建设。

  (2)俄罗斯投资和贸易促进中心

  实施主体:华闽进出口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华闽(集团)有限公司

  功能:以投资和贸易促进为主,兼具咨询、联络等。

  市场目标:以俄罗斯为中心,辐射东欧地区。到2007年,争取年带动出口额5000万美元以上,实现年投资项目数5个以上,总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

  下一步工作重点:确立具体布点方案,做好布点的选址和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3)缅甸曼德勒境外加工贸易小区

  实施主体:中缅革新电机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闽东革新电机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宁德市外经贸局

  功能:立足于对外投资,以转移省内现有成熟技术、设备为主要投资手段,通过投资促进贸易。

  市场目标:以缅甸市场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地区,争取年带动出口千万美元以上;2005年内,争取设立的企业数8家以上。

  现有情况:中缅革新电机有限公司已设立,当地雇员达50多人,经营良好。

  下一步工作重点:落实省、市财政及配套扶持政策,加快硬件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探索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小区。

  (4)埃及开罗国际展务中心

  实施主体:埃及新源商务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省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功能:建立标准的国际办展中介组织,主营展务策划、推销。

  市场目标:根据我省商品特点,定期举办综合类和专业类的商品展销。到2005年,争取形成固定的展所、展期,年举办2场展览会,参展企业规模约5000家。

  现有情况:埃及新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有员工5人,主营咨询、贸易业务。

  下一步工作重点:尽快派出中方常驻人员;争取早日帮助国内投资主体获得外展经营权;加强展务网络建设。

  (5)南非约瀚内斯堡境外加工贸易区

  实施主体:南非金鹤毛绒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福建金鹤毛绒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长乐市外经贸局

  功能:立足于对外投资,以转移省内现有的技术、设备为主要投资手段,通过投资促进贸易。

  市场目标:以南非市场为中心,辐射中南非地区。争取2003年前选定加工区具体地址,2004年前建成。到2005年,落户加工区的企业达15家以上,总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年带动出口额30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南非金鹤毛绒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现有中方常驻人员3人,当地雇员30多人。已从国内转移了6台机组,并拟追加投资。企业主要生产毛毯,是南非毛毯市场最大的供应商。已实现带动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

  下一步工作重点:寻找加工区地址;落实扶持具体政策和分步实施计划。

  (6)越南北宁境外加工贸易小区

  实施主体:越南北宁华港饲料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福建省莆田县华港饲料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莆田市外经贸局

  功能:立足于对外投资,以福建省莆田县华港饲料有限公司为依托,带动其集团公司属下企业,以现有成熟技术、设备为主要投资手段,通过投资促进贸易。

  市场目标:以越南市场为中心,争取2003年建成越南北宁华港饲料有限公司,到2006年落户加工贸易小区的企业达3家,总投资650万美元,带动出口2000万美元。

  现有情况:目前北宁华港饲料有限公司项目已完成实地考察工作,工业区办厂房、土地已预约,项目正处报批中。

  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大“北宁华港饲料有限公司”项目的跟踪服务,组织企业加快境外项目建设速度,探索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小区。

  (7)新西兰洋龙乳品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扩张项目

  实施主体:新西兰太平洋龙股份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福建大乘乳品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南平市外经贸局

  功能:作为全国第一家到国外创办的乳品研究中心,利用新西兰在畜牧业及其深加工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为乳制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服务;开展乳制品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展奶牛饲养、繁殖与保健的研究及提供技术服务,培育优良牧草。

  市场目标:提高奶牛良种繁育和乳制品加工技术水平。

  现有情况:在新西兰北帕市已征地1500亩,饲养优质奶牛近400头,购进一批机器设备。

  下一步工作重点:扩大企业规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研究中心职能。

  远期布点目标3个,其中美洲1个,大洋洲1个,亚洲1个。

  (1)巴西投资和贸易促进中心

  实施主体:石狮市同业公会

  主管指导部门:石狮市外经贸局

  功能:以投资和贸易促进为主,兼具咨询、联络等。

  市场目标:以巴西为中心,辐射南美洲地区。到2007年,争取年带动出口额8000万美元以上,实现年投资项目数6个以上,总投资额600万美元以上。

  下一步工作重点:尽快确立具体承担布点任务的公会主体,做好布点的选址和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澳洲国际资源开发中心

  实施主体:澳大利亚新源商务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省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

  主管指导部门:省外经贸厅

  功能:按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要求设立的国际标准中介组织,主要中介资源开发类的投资,兼具贸易、咨询功能。

  市场目标:争取在2005年以前,帮助我省企业在澳洲地区建立2家渔业捕捞基地,1家森林开采基地,合计总投资额20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澳大利亚新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主营国际咨询、联络、服务,兼营贸易,有当地员工3人。

  下一步工作重点:尽快派出中方常驻人员;加强对资源类项目的投资研究和联络工作;尽快落实省里扶持政策。

  (3)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和贸易服务中心

  实施主体: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宏泰有限公司

  省内投资单位:龙岩市华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主管指导部门:龙岩市外经贸局

  功能:综合性服务窗口,主营房地产、来料加工、贸易、餐饮、旅游、休闲等业务。

  市场目标:以吉尔吉斯斯坦为中心,辐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等中东国家市场。争取到2005年投资600万美元,年带动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带动房地产、旅游休闲合作营业额1000万美元以上。

  现有情况:吉尔吉斯斯坦(中国)宏泰有限公司于2001年8月经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批准,在其首都比什凯克设立,从2001年9月开始运作,目前已投资10万美元,现有常驻人员2人,特聘所在国人员1人,主要在当地开展贸易和房地产开发(已洽谈购买地皮3亩进行房地产开发)。

  下一步工作重点:加快公司建设步伐,力争在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服务、餐饮、出口商品分拨等方面取得业绩。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fj/laws/c04b1f1e15cee13826af34003e5b80bd59673c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