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甘肃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甘肃省地方法规 >> 甘肃省表彰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规定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甘肃省表彰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规定

  【发布单位】82602

  【发布文号】甘政发[1992]223号

  【发布日期】1992-11-11

  【生效日期】1992-11-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甘肃省表彰奖励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规定

(1992年11月11日甘政发〔1992〕223号)

 第一条 为了弘扬正气,维护社会治安,鼓励广大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地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积极维护社会治安秩序、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成绩突出者,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表彰奖励,实行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维护社会治安中,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奋不顾身制止犯罪行为的;

  (二)在公民人身和公私财物受到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积极保护或设法救援,使之免遭或减轻危害的;

  (三)积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获逃犯或其他刑事犯罪分子的;

  (四)积极同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揭发、检举或提供线索,破获重大案件的;

  (五)其他在维护社会治安、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中表现突出的。

 第五条 表彰奖励等级分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嘉奖。

  需授予荣誉称号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

  奖励等级的具体条件、标准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六条 嘉奖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三等功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二等功由地区行政公署,市、州人民政府审批;一等功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七条 表彰奖励,由批准机关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金或物质奖励。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城镇待业青年和农村青年,在就业招工、参军时,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第八条 表彰奖励经费,从各级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中支付;无奖励基金的,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从同级财政中拨付。

 第九条 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者的表彰奖励,应公开宣布;但受表彰奖励人要求不公开宣布的,可以不公开。

 第十条 对应受奖励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申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收到申报后,应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按审批程序及时逐级上报审批。

  奖状、荣誉证书,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统一制定。

 第十一条 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而负伤的,各医疗单位应优先予以抢救治疗,不得拖延或推诿。抢救治疗费用,按有关规定办理,或由当地综合治理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解决;特殊情况,由当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解决。

 第十二条 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而致残,有工作单位的,比照工伤规定办理;无工作单位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同级民政部门比照国家有关民兵抚恤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对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而牺牲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追认为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未被批准为烈士的,按因公死亡对待。

 第十四条 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和保护群众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的积极性。对打击报复见义勇为积极分子,或对其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公安、司法机关要及时查处,触犯刑律的应依法严惩。

 第十五条 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大力宣传报道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第十六条 本规定执行中的问题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gs/laws/83e5ca07daab987564ef83894d92bf7963b4ec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