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河南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河南省地方法规 >> 河南省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河南省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2000]63号

  【发布日期】2000-10-19

  【生效日期】2000-10-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

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

(二000年十月十九日豫政〔2000〕63号)  省经贸委《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的规划意见

  为充分发挥我省中药材资源的优势和潜力,加快我省中药产业发展,根据国家有产业政策精神,现就全省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如下规划意见:

 一、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业发展较快。据河南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全省拥有中药材品种总数2302种,其中植物类1963种、动物类270种、矿物类44种、其他25种。中药材总储量86363万公斤,其中植物类64206万公斤,动物类4274万公斤,矿物及其他类17881万公斤。我省中药材的品种数量和储存量均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我省中药材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野生或种植面积面较大,质量较好。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夷花、连翘、丹参、白芷、桔梗、红花、柴胡、猫爪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面名列前茅。近年来,麦冬、玄参等25种常用中药材通过“南药北移、北药南种”,在我省也大面积种植成功;二是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较快。目前全省有近30个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影响较大、效益较好的有温县、武陟的生地和山药基地,封丘的金银花基地,西峡的山芋肉基地等。

  (二)中成药发展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基础。全省现有中药生产企业102家(含中、西兼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5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48亿元,分别占我省医药工业生产总值的17%和26%;实现税利1.82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税利总额的41%。我省产值超亿元的中药工业企业主要有: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公司、河南新谊制药集团公司和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公司的双黄连口服液,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骨质增生一贴灵等产品,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中成药名优产品,在全国医药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有着较好的声誉和良好的形象。

 二、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省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成绩明显,已逐渐成为我省医药工业的一支新生力量。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中药产业在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方面有着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中药材资源缺乏良好的保护措施。目前野生中药材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和发展,一些中药材储量减少很快,有的品种还濒临灭绝;中药材种植面积波动大,产量和质量不够稳定。中药材除少量基地种植外,多数为分散种植,信息沟通不畅,缺乏统一管理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造成中药材品种退化、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降低了中药材生长期有效成份和药用价值,严重影响了我省中药材的质量。

  二是中成药发展相对分散,优势企业和知名产品少。我省中药生产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产品品种较为齐全,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设备、工艺、管理落后,能够起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少。优势企业在生产规模与综合效益上与全国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郑州、开封、商丘、安阳等地一些过去知名的中药生产企业,已经被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淘汰。

  三是科研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全省只有1所中医研究院,1个省级研究所,加上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我省中药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滞后,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后续产品。由于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向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转化,我省一些优质中药材大量流往省外。

  四是中药产业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全省普遍存在对中药行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除每年从国家得到一定数额的中药材扶持资金外,我省没有配套中药材开发扶持专项资金,中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和中药基地建设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中药材种植、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科教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和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中药产业、产品进行改造,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以现有企业为基础,以骨干企业(集团)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优势产品,争创中药名牌产品,加速我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生产强省转变。

  (二)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中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22%,培育若干国内知名品牌,并将部分名牌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1、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培植15个左右优质中药材种植基地,产量达到3025万公斤,新增加1000万公斤左右。一些主要品种数量、质量能够满足省内中成药生产的需要,同时培植国内市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良品种。

  2、中成药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年均增长23%,创出口品种3-5个,出口创汇额达到600万美元。巩固和提高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众生双黄连口服液等国内知名品牌地位,在此基础上再培育出3-5个全国名优产品。

  (三)中药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先支持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中药材种植和中成药产品生产。对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较大,但受流动资金等因素制约的中药加工项目,通过补充流动资金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2、坚持科学技术为先导。优先支持技术起点高、工艺成熟产品的发展,通过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快中药现代化,实现增加新品种、节能降耗、提高效益的目的。加大对中药新产品和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收入,加快后续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3、坚持扶优扶强。优先支持现有优势企业进行中成药项目改造,大力发展中药的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通过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创立名牌,发挥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中成药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推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

 四、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

  (一)中药材发展的重点。

  着重发展4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金银花、山茱萸、辛荑花、连翘、桔梗、丹参、白芷、柴胡、猫爪草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中药材。通过加强苗种选育、规范田间管理、制订种植标准、推广集约化种植等措施,支持豫北的“四大怀药”基地,豫南的桔梗、茯苓基地,豫东的红花、板蓝根基地,豫西的山茱萸、丹参、连翘基地,豫中的白芷、金银花基地的建设。优先支持为中成药生产企业配套的中药材基地建设。

  到2005年,主要中药材种植面积由现有的52万亩增加到65万亩,每年由国家、省、市安排扶持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二)中成药发展的重点。

  根据中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我省中成药发展现状和优势,严格按照GMP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巩固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骨质增生一贴灵、双黄连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具有传统优势中成药产品发展,同时,围绕丹参、红花、银杏等资源发展新型的心脑血管中药成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经认真筛选,初步确定重点支持15家企业的25个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总投资7.41亿元,其中贷款资金4.24亿元,自筹资金3.06亿元。项目改造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1.7亿元,利润4.76亿元,税金3亿元,出口创汇600万美元。集中支持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成药生产骨干企业,加快优势产品和生产性产品的发展。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产品1个,即宛西制药的六味地黄丸,巩固其全国第一的地位,并形成主要的出口创汇中成药品种;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品15个,进一步巩固月月舒冲剂、骨质增生一贴灵、双黄连口服液、柴胡注射液等优势产品地位,逐步发展壮大丹参葡萄糖注射液、红花黄素注射液、银杏系列产品等新产品。通过持续支持和改造,使我省优势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名优中成药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由中药材资源大省、中成药弱省向中成药生产强省转变。到2005年,使我省中成药年销售收入进入全国前8名。

 五、关于支持我省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对中药材生产的扶持,根据国家经贸委每年中药材开发扶持专项基金的额度,我省配套等额资金,支持重点中药材基地建设。

  (二)对规划的重点中药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纳入省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库,分期分批列入专项资金支持计划,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安排实施,对规划的重点企业技改贷款项目给予贴息。

  (三)金融部门对规划的省重点中药企业,要给予积极支持,优先安排技术改造贷款资金和所需流动资金,对少数资产负债率偏高,但产品适销对路、技术改造后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可按照“企业申请、银行评估、保证归还本息”的原则,实行封闭贷款。

  (四)对列入规划的中药产业优势企业,其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优先列入省级各类科技发展计划。规划的中药产业优势企业,每年用于科研方面的投入,不应低于当年销售额的5-7%。

  (五)对一些目前效益不太好,但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中药生产企业,在实施技改项目时,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在信贷担保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六)中药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中使用国产设备,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13号)精神,享受抵免所得税政策。

  (七)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河南省中药产业发展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由省经贸委牵头,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厅、科技厅、国税局、地税局、农业厅、林业厅、劳动及社会保障厅、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及时研究解决中药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附件:1、至2005年全省中药材种植规划表(略)

     2、到2005年全省中成药优先扶持的重点企业和产品规划表(略)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ha/laws/3f1de0bba1d5816ba6daeddcd891ea609d2401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