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河北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河北省地方法规 >>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任丘市与安新县白洋淀争议区内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通知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任丘市与安新县白洋淀争议区内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通知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冀政函[2001]97号

  【发布日期】2001-12-26

  【生效日期】2001-12-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任丘市与安新县白洋淀争议区内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通知

(冀政函[2001]97号)

沧州、保定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6〕32号)规定,参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任丘市与安新县对白洋淀资源利用问题的决定》(冀政〔1987〕99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冀办〔1988〕13号文件精神,本着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现将任丘市与安新县白洋淀争议区内行政区域界线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白洋淀争议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以两县(市)已确定的北止点起,平面直角坐标为x:4308040、y:39418670,向西行约1220米到第二坐标点x:4307854、y:39417495,折向西偏西南行约740米到第三坐标点x:4307493、y:39416849,折向西偏西北行约290米到第四坐标点x:4307534、y:39416562,转向西南行约440米到第五坐标点x:4307223、y:39416256,折向南偏西南弧形行约480米到第六坐标点x:4306841、y:39416007,转向东南行约550米到第七坐标点x:4306519、y:39416454,折向东偏东南行约250米到第八坐标点x:4306415、y:39416690,转向南偏西南行约30米到第九坐标点x:4306380、y:39416673,折向西偏西南行约25米到第十坐标点x:4306378、y:39416650,转向南偏西南行约460米到第十一坐标点x:4305965、y:39416441,转向东偏东南行约100米到第十二坐标点x:4305918、

y:39416533,转向南偏西南弧形行约500米到第十三坐标点x:4305470、y:39416364,转向西南弧形行约200米到第十四坐标点x:4305351、y:39416237,转向东偏东南行约735米到第十五坐标点x:4304992、y:39416891止。(以上平面直角坐标值为80西安坐标系)

  从第十五坐标点x:4305064、y:39416890(由80西安坐标系转换为54北京坐标系)起,折向东偏东南行约125米到第十六坐标点x:4305005、y:39417005,转向南行约1710米到第十七坐标点x:4303305、y:39416819,折向南偏西南行约2080米到第十八坐标点x:4301350、y:39416105,再折向南偏西南行约205米到第十九坐标点x:4301165、y:39416050,再折向南偏西南行约1260米到第二十坐标点x:4299970、y:39415658,折向东南行约1430米到第二十一坐标点x:4298855、y:39416562处止。原省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冀勘发〔2001〕29号文件中确定的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个别地段有出入的,以该通知为准。

  二、白洋淀争议区内所有淀均系公淀,属国家所有,由双方共同管理、维护使用。行政区域界线划定后,白洋淀区域内界线两侧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和跨界土地、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维持现状,保持不变。淀内资源已有协议的继续有效。今后双方在利用水资源进行养殖或开发旅游项目时,不得单方擅自在争议区范围内建立永久性生产、生活设施,确实需要开发利用的必须在不影响双方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经双方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实施。

  三、界线双方人民政府要本着顾全大局、互谅互让的原则,坚决贯彻落实上述处理意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确保边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he/laws/d505014a4796d4ad8f6beb387b6b18ab35f202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