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吉林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吉林省地方法规 >> 吉林市地名管理办法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吉林市地名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708

  【发布文号】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

  【发布日期】1996-08-19

  【生效日期】1996-08-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吉林市地名管理办法

(1996年8月19日吉林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

 第一条 为加强地名管理,规范地名使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下列地名命名、更名、废名及使用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一)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

  (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三)具有地名意义的站、港、场等名称;

  (四)城市(镇)街路、胡同名称;

  (五)起地名作用的建筑物、纪念地、名胜古迹名称;

  (六)其它有地名意义的名称。

 第三条 市、县(市)、区地名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地名管理机构。日常工作由其所属的地名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名管理的法规、规章;

  (二)负责推行地名标准化,并依法办理地名命名、更名、废名工作;

  (三)监督管理标准地名的使用;

  (四)负责编制、组织设置地名标志,并检查验收;

  (五)负责对公开出版的地图和书刊的地名审核,提供有关的咨询服务;

  (六)管理地名档案;

  (七)依法查处违反地名管理的行为。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设专(兼)职地名监督管理员,负责地名管理工作。

  城建、交通、邮电、房产、公安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地名管理工作。

 第四条 在地名管理和使用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或地名委员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反映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民族特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二)不使用人名命名地名;

  (三)县(市)、区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市、区、乡镇的街、路、胡同、居民委员会和乡(镇)内自然村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四)具有地名意义的站、港、场名称,避免重名或同音,与当地名称相统一;

  (五)地名命名要做到科学简明,用字规范。

 第六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地名必须更名:

  (一)不符合第五条规定内容的地名;

  (二)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带有民族歧视性质或庸俗内容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规定的地名;

  (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或者用字过多、过简的地名,应确定标准名称和用字。

 第七条 需要命名、更名、废止地名的单位,须向当地地名办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地名命名、更名、废名审批表》,绘制地形平面图并提供其它有关资料。

 第八条 地名的命名,更名须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本市与邻近地区交界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市地名办提出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并争得邻近地区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市内跨县(市、区)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县(市、区)内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县(市、区)地名办提出方案,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四)市区内的街、路、胡同、广场名称,由市地名办提出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五)自然屯和镇(乡)的街、路、广场、胡同的名称,由县(市、区)地名办提出方案,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六)具有地名作用的站、场(厂)、港名称,游览地、纪念地、名胜古迹名称,交通线路名称,建筑物名称,由主管部门提出方案,征得所在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行政区划命名、更名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地名的规划、设计、命名须与城镇新辟、改建和扩建街路、人工建筑的建设同时进行。工程竣工后,当地地名办参与验收。

 第十条 地名命名、更名、废名经审批后,由审批部门向社会公布,并通知有关部门。

  经审批公布的地名为标准地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一条 各种公章、文件、证件、广播、影视、商标、广告、牌匾、志书等使用地名时,应使用标准地名。

 第十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编绘的各类地图,应事先报送市地名办审核地名,出版后报市地名办备案。

 第十三条 地名文字及书写必须符合国家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印刷通用字字形表》、《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方案》等规定。

 第十四条 标准地名确定后,应按有关规定设置地名标志。地名标志的制作材料、规格、样式、文字以及设置方位等,由设置单位在征得地名、城建、交通等部门同意后设置。

 第十五条 地名标志按下列规定设置:

  (一)行政区划、政府驻地及行政村、自然屯标志由同级人民政府设置;

  (二)城市(镇)街路、胡同、广场标志由当地市政部门设置;

  (三)交通线、站、场、路口、码头、桥梁、隧洞标志由主管部门负责;革命纪念地、陵园标志由民政部门负责;游览地(含景点)标志由旅游和风景管理部门负责;名胜古迹、古遗址标志由文化部门负责;著名山、育林山、林场、森铁标志由林业部门负责;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标志由水利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开发区标志由主管单位负责。

  地名标志的设置费用由设置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 市区、镇各种房屋的楼牌或门户牌,由当地政府地名办负责编制,同一市(镇)必须统一方案。任何单位、个人不许随意编制和张挂。

 第十七条 楼牌、门(户)牌的编码制做,须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进行。新建、改建房屋的单位或个人须在施工前持建筑工程许可证、房屋平面位置图和房屋设计图纸,到当地地名办办理门牌编码手续,并一次性缴纳工本费。

 第十八条 未经地名办统一编制门牌或无门牌的,各有关部门根据地名主管机构的规定不予办理房屋建筑、居民身份证(户籍转落)手续,邮电部门按不具备通邮条件对待。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名标志的义务。

  禁止替换、篡改、挪用、损害、移动地名标志。

  禁止在地名标志(含门牌)上乱贴、乱画、拴绳、挂物。

  确需移动地名标志的、须经原设置单位同意。

 第二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应发送《违章使用地名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按情节轻重予以查处。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论单位或个人,除进行批评教育外,给予经济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未按要求命名、更名、废名的,责令其补办手续,限期纠正,并处以300元至1000元罚款;

  (二)违反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未使用标准地名或未按规定书写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处以300元至500元罚款;

  (三)违反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未按规定设置地名标志的责令其予以设置,并处以200元至300元的罚款;

  (四)违反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立即改正,并处以100元至200元罚款;

  (五)违反第十九条规定,损坏、乱贴、乱画或移动地名标志等的,责令其恢复原样,并处以2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在接到处罚通知后十五日内向有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处罚决定既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地名主管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地名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地名办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一九九0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吉林市地名管理办法》废止。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jl/laws/bc1fbea4e542174daca12dcd7fd65b519923da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