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辽宁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辽宁省地方法规 >> 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614

  【发布文号】抚顺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

  【发布日期】1999-04-07

  【生效日期】1999-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抚顺市人民政府令

(第57号)  《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业经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市长 周银校

                           一九九九年四月七日

         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水质,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我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辽宁省大伙房水库水源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浑河流域(抚顺段)地表水、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本办法所称浑河流域(抚顺段)包括浑河抚顺市区段主河道及十四条支流、大伙房水库、水库上游三条支流及沈抚灌渠抚顺段。

 第三条 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环保部门对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必须将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浑河流域(抚顺段)水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

  市、县(区)环保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及《辽宁省辽河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制定本辖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加快浑河流域(抚顺段)的治理速度。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五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统筹规划,在保证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条件下,保持地表水的正常流量,保护水体环境质量及其自净能力。

 第六条 水利部门应会同环保部门制定浑河流域(抚顺段)大、中型水库坝下最小泄流量指标,并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坝下最小泄流量,维护水体自净能力。

 第七条 城建部门必须将保护城市水源、防治水污染纳入城建规划,建设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第八条 浑河流域(抚顺段)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环保部门应根据本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排污申请登记表的实际情况,确定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标。

  县(区)环保部门应按市环保部门下达的总量控制计划,制定本县(区)内总量控制指标,同时组织实施,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九条 凡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必须向环保部门进行排放水污染物登记,申请领取《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当污染物排放情况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当在10日内向环保部门说明情况,重新登记,更换许可证。

  持有《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重点单位,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第十条 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新、扩、改建设项目和其它水体设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市、县(区)环保部门在审批对水体排放污染物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不得突破本市下达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 新建建设项目试产前三个月内,必须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

  排放的污染物不得超过已批复环境影响报告书确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二条 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必须用于水污染防治项目,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审计部门应当对本辖区该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

             第三章 水污染防治

 第十三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本辖区内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各条河流、入库口等水质,不得突破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环境指标。

 第十四条 各排污单位必须对其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对排放水污染物超过标准的企业,由环保部门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限期治理,对已达标的企业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COD值、BOD值的排放总量。

 第十五条 一切排污单位自2001年1月1日起,排放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逾期不能达标排放的单位,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关闭或停产(省属以上排污单位由市政府提出意见,报省政府批准)。

  日排百吨以上污水的排污单位必须安装污水计量装置,并且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对污染环境的企事业单位实施限期治理的通知》的规定,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污水达标排放,其中重点排污单位,还应同时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第十六条 大伙房水库一级保护区内的旅游网点、度假村、农场等排污单位,必须安装污水处理设施,保护其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类水体标准,确保水源水质不受污染。

 第十七条 县(区)人民政府应积极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推广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水污染防治技术。

  取缔“十五小”企业及严重污染水体的生产项目。

 第十八条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水库上游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规范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禁止销售、经营(批发)含磷洗涤剂。

 第十九条 水库上游各城镇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生活污水、粪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浑河流域(抚顺段)地表水体新建、扩建排污口,必须经市环保部门和有关水体保护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必须保证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和闲置。确需拆除或闲置的,必须经市环保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所管辖的城市污水灌渠、泵站等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清淤,清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外溢。水利部门应加强对沈抚灌渠抚顺段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排污单位发生污染事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报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的单位,并在4小时内向市环保部门报告。属于饮用水源事故应同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环保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紧急措施,控制污染蔓延。

 第二十四条 浑河流域(抚顺段)地表水体内禁止从事下列行为:

  (一)向水体排放或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放射性固体废弃物或其它固体废弃物;

  (二)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剧毒废液、放射性物质废水或未经消毒处理含有病原体的污水;

  (三)在水体清洗贮存过油类和装有毒物质的车辆或容器。

 第二十五条 严禁排污单位利用废矿井、矿坑、渗坑、渗井、裂隙和溶洞及浸流方式排放、倾倒有毒、有害废水或未经消毒处理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和其它废弃物。

  铁矿、金矿开采剥离的废弃物堆放和存贮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严禁利用废矿坑堆放。

 第二十六条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必须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保部门可根据不同情节及污染的严重程序,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并可处以法定代表人500元--1000元罚款,处以单位5000元--1万元罚款:

  (一)未按规定领取或拒领排污许可证、或谎报、拒报污染物申报登记;

  (二)建设项目试车前未进行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

  (三)在水库及其上游水源保护区内批发或销售含磷洗涤剂;

  (四)采用国家已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或设备;

  (五)采用未取得市环保部门批准的环保产品;

  (六)拒绝环保部门或有关部门现场监督检查或弄虚作假;

  (七)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八)未采取有效措施,使灌渠污水外溢;

  (九)未按规定要求对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或未安装污水计量装置。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二十、二十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有关规定,环保部门可视情节轻重处以2.5万元--5万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除按国家规定征收两倍以上超标排污费外,还可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处以2.5万元--5万元罚款,并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或关闭。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有关规定,按《抚顺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保部门可征收一倍以上超标排污费。

 第三十二条 对造成污染事故的排污单位,环保部门可根据其污染程度、事故处理有关情况,处以法定代表人1000元--5000元罚款,处以单位2.5万元--5万元罚款;对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果严重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7年7月1日起施行。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ln/laws/939865d34585897c77627bec734030e565eb32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