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天津市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天津市地方法规 >> 天津市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天津市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62号

  【发布日期】2004-05-30

  【生效日期】2004-05-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津政发〔2004〕62号)

  一、指导原则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树立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修订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滨海新区要“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建成现代化的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中心”的要求。

  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的指导原则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是第一要务贯穿于规划编制工作的始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要求,落实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对滨海新区新的发展定位,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共用、区域特色明显、体现聚集效益的发展格局。

  ――突出新区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与全市发展相统一,与周边和相关区域发展相协调。

  ――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观念,以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坚持科学、依法、公开、透明,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参与。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构想

  滨海新区前十年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实现,未来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级经济新区,建成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标志区。新区将立足于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服务和辐射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措施。新区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生态型的新型经济区。

  整体发展规划的区域范围包括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三个经济功能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陆域面积约2270平方公里。区域四至为:北到汉沽区行政界,南到大港区行政界,东到海岸线,西到市区外环线(西边界为金钟河、赤海路、津汉公路、市区外环线、津淄公路、津晋高速公路、津港公路)。近期规划到2010年,远期规划到2020年。

  (一)主要内容。

  整体发展规划包括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研究。分析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自身优势以及制约因素,研究滨海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及天津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提出滨海新区整体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

  2.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新区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计划,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等。

  3.滨海新区城区总体规划修编。根据调整后的滨海新区规划范围,确定新区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划。

  4.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滨海新区土地使用性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5.滨海新区近期建设规划及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依据新区城区总体规划进行编制,指导新区近期建设。

  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既是全市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区域性规划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二)规划构想。

  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构想可以概括为:一个重点、两个突出、三个提升。

  编制好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研究确定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对新区原规划的有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行补充和深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重点”即:重点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新区范围内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加快港口及拓展区、开发区及拓展区、保税区及拓展区、塘沽城区和海河下游工业区建设。充分发挥功能组合优势和发展潜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现代冶金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两个突出”即:突出规划建设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突出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

  一是突出规划建设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滨海新区是以外向型为主的新型经济区域,具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优越条件。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深化功能布局结构,规划建设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在大港城区南部,发挥现有多家大型石化企业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优势,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延伸石油开采、炼油、深加工产业链,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在汉沽区东南部,规划建设以海洋精细化工为主的海洋产业基地,调整现有化工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群落和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建成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上述两个基地与高新技术产业带互动发展,形成世界性加工制造基地。

  二是突出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海陆空交通条件便利,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势明显。为进一步提升新区的国际物流功能,增强对外辐射力,需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加快围绕港口的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和汉沽现代化渔港,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六大港区。建设天津港深水航道和与之相配套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完善港口集、疏、运交通体系。使天津港具备接卸各种船舶和货类的能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散货主干港和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完善六大物流基地建设。以天津港、保税区为基础,规划建设自由贸易区。规划建设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基地、塘沽商业物流基地和海河下游贸易物流基地,使六大物流基地有机融合、实现互补,整体提升新区物流业的功能与水平。

  ――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具有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流程监控和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准时、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物流设施和设备资源的优化组合,并与国际、国内物流信息网络相对接。

  “三个提升”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提升新区土地利用效率。根据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情况,滨海新区现有农田总面积约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盐场用地、水库和交通用地等)864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滩涂和荒地等)。新区土壤盐渍化和污染严重,农业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建设用地使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本次规划将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提升新区城区载体功能。新区将进一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加大建设力度,提升载体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完善新区内部路网体系,构筑“十横八纵”的快速路网框架及与之相连通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形成功能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以津滨轻轨为基础,构建新区内部便捷、高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络。

  ――合理使用源水,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搞好中水综合利用。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规划建设日产50万吨的海水淡化基地,从根本上解决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规划建设大港二站电厂和新区北部电厂,使新区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760万千瓦。加快建设500千伏网架,形成500千伏双环网供电结构。建成2个220千伏电网通道,新建扩建1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

  ――规划建设宽带城域网和因特网的宽带国际出口,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等各类信息网络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推进政务、商务、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提升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天津古海岸湿地、北大港湿地、东丽湖等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规划建设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类型特色保护区,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南北两侧两条绿色走廊,构筑区内沿河、沿路生态廊道,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到2010年,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使新区成为生态型新型经济区,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做好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着力做好相应重点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海洋经济;海河下游地区开发;海岸带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以及辟建自由贸易区等专题。

  三、工作措施

  (一)统筹兼顾,搞好衔接。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作为全市发展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力求注重两个兼顾,即兼顾国际和东北亚经济发展趋势,兼顾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全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与市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结合,与新区各单位的规划相结合。

  (二)拓展工作思路,用好各种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既要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利用好新区以往的研究成果,还要依靠社会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搞好规划的编制、研究和论证工作。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协助做好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使新区规划的研究思路更具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三)坚持创新求实,提高规划水平。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五要”:一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未来发展的决策要求;二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区域的发展经验;三要全面系统把握新区建设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四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五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四、阶段安排

  全部规划工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阶段。组成工作机构,落实责任分工,编制规划工作大纲,此阶段工作现已基本完成。

  第二阶段,规划编制实施阶段。开展各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完成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框架,2004年6月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征求意见、形成初稿阶段。整合各项规划和专题研究成果,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2004年9月底完成初稿。

  第四阶段,成果上报阶段。修改完善整体发展规划,新区工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上报市政府审批,此阶段于2004年12月底完成。

  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三个兼顾、两个争取,即:兼顾满足国家审批的要求,兼顾编制过程中国家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兼顾整个过程中的现实需要,争取高质量,争取提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与工作分工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滨海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担任,副组长由新区管委会以及市政府研究室、市计委、市经委、市交委、市农委、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和市海洋局等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新区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另定)和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设在滨海新区管委会。

  具体工作分工如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滨海委经济发展局会同市统计局滨海统计处共同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由滨海委规划建设局会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滨海分局、市规划院共同完成;重点课题研究由滨海委研究室与有关部门共同完成。

               二OO四年五月三十日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tj/laws/b4c618632a2ddea877df81833634b05130ff28ba